制琴作坊>歐洲>弗里德里希>文獻>簡介
丹尼爾·弗里德里希簡介  

丹尼爾·弗里德里希頭像丹尼爾·弗里德里希(Daniel Friederich)深受具傳奇色彩的法國制作家羅伯特·布歇(Robert Bochet)的影響,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和最具影響力的吉他制作家之一。多年以來,他將技術實驗同他的經驗及深刻的制作方法相結合,從而生產出精确而均衡的樂器,具有強大的能量和飽滿的聲音。那精致典雅的琴体,連同中部凸起的獨特琴頭設計,令弗里德里希吉他非常容易辨識。

1932年1月16日,丹尼爾·弗里德里希出生于巴黎,他的德裔祖父母是從盧森堡(Luxembourg)移民到法國的細木工匠。弗里德里希從13歲起就在家族產業里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并成為了家具制作工藝方面一名巧匠。1954年,他參加了一場法國吉他家伊達·普列斯蒂(Ida Presti)的音樂會,從而迷上了吉他,并跟隨巴黎迪斯卡特街吉他學會(Academie de Guitare in the rue Descartes)的克里斯蒂安·奧賓(Christian Aubin)學習。當時,作為學生的弗里德里希無錢購買新吉他,奧賓就建議他自制一把。這樣,弗里德里希在1955年完成了他的第一把吉他,那是一把弗朗西斯科·辛普利蕭(Francisco Simplicio)吉他的簡單拷貝。奧賓在此間給予他不少幫助,因為奧賓本人已經根据他自己的托列斯吉他制作了一份拷貝,并同羅伯特·布歇討論過吉他的制作方法。

從1959年起,弗里德里希開始了樂器制作的職業生涯。到1960年時,弗里德里希已經制作了15把吉他,他將最新完成的那把帶給同是制作家的羅伯特·布歇審視,布歇對他大加鼓勵。1985年,他在接受《吉他》(Guitar)雜志訪問時談到,1962年他在加拿大的旅途中第一次与普列斯蒂-拉戈雅二重奏會面。“伊達·普列斯蒂當時使用一把布歇吉他,彼時的布歇正處于他的黃金時期,”弗里德里希說道,“我的吉他給伊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對于我來說非常重要。拉戈雅提議我為他們制作一把吉他,但不同的是,他問我能否把它制成小提琴那樣,使面板上的指板部分保持游离而不粘附在面板上(見下圖)。在回國的船上,我進行了規划,并在到家后制作了這把吉他。”

小提琴結构

拉戈雅對弗里德里希大加鼓勵,并提出不少實用的建議。此外,普列斯蒂-拉戈雅二重奏還于1964年將他的吉他推荐給哥倫比亞音樂公司的索福克勒斯·帕帕斯(Sophocles Papas),這使他的吉他在美國也擁有了良好的銷售渠道。

1967年,弗里德里希匿名參加了在比利時酈戈(Liege)進行的一次吉他制作家比賽(該次比賽的評委中包括布歇和弗列塔)并獲得了音色銀獎(日本的河野閒獲得了金獎)和工藝金獎,這使弗里德里希的名聲跨入了國際領域。

1969年,朱里安·布里姆(Julian Bream)在一次美國巡演中使用了一把弗里德里希吉他,他對其“圓潤而溫暖的響應”作出了高度評价。從此以后,國際上很多演奏家都渴望擁有一把弗里德里希吉他。

1960-1970年間,丹尼爾·弗里德里希主要銷售三种吉他,第一种是標簽上帶有編號的“音樂會”(Concert)型,這是最昂貴最高級的型號,琴頭帶有雕花,机頭調音旋鈕組是特別設計的,木材及鑲邊也都是最好的,另外兩种則是价格較為低廉、標簽上沒有編號的“演奏”(Recital)型和“阿帕杰”(Arpege)型,這兩种型號使用了標准或實驗性的扇形音梁系統、机頭、及优質木材。阿帕杰型在弦橋上沒有鑲飾,滾邊也沒有演奏型那么精細,但二者的總体設計是相同的。從1970年開始,弗里德里希僅制作標簽上帶有編號和制作年份的音樂會型吉他。在多年的制琴歷程中,他將自己制作的吉他的尺寸、支撐系統的樣式、編號、原來及后來的擁有者等細節全部小心地記錄在案。

弗里德里希的早期吉他相對簡單易彈,音色具有爆發性。從1973年前后開始,他增加了琴体重量,使吉他延音更長,音色更加丰滿甜美,但仍然相當易彈。弗里德里希總体上認為,現代吉他較三五十年前的吉他難彈,雖然現代吉他确實具有更多的能量、對比、色彩、延音,以及更多的音色和動態可能性。

弗里德里希同時也在巴黎大學聲學實驗室(Laboratoire d'Acoustique, University of Paris)積极參与許多吉他設計方面的科學研究。1977年,他在大學里發表了一次題為“吉他的歷史与功能”(The History and Function of the Guitar)的演講。在講究個人品味的同時,他繼續進行著吉他聲學特性的研究。

“多年來我一直試圖領悟不同的吉他演奏家所追求的各种特性,”他在1990年初告訴羅伊·科特納爾(Roy Courtnall)[《制作大師吉他》(Making Master Guitars)一書的作者],“有些吉他手触弦很重,他們追求較長的延音。這同諸如阿瓦羅·皮埃里(Alvaro Pierri)、羅伯托·奧梭(Roberto Aussel)、艾杜阿多·費爾南德斯(Eduardo Fernández)等拉美吉他手所追求的更具爆發性、飽滿、對比度更高、色彩更丰富的聲音形成了對照,因為這些拉美吉他手以較柔和的方式演奏。拉戈雅的學生們尋求的是強力、延音響應均衡的聲音。而我自己的品味及演奏風格則傾向于追求一种形体飽滿、充滿魅力和深度、更接近鋼琴而非豎琴的聲音。”

“當一把吉他完成時,我的耳朵立即告訴我結果是否成功。吉他是作為一個完整的共鳴体發聲的,它必須象油畫那樣將所有元素組合在一起。這其中沒有偉大的秘密,但是有上百個組件和上百個參數需要掌握、檢視、和控制。雖然實驗科學正在完善我們的聲學理論,但吉他制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一門藝術。”

“制作一把吉他需要花費我200多小時的時間。若想以吉他制作為自己的事業,你必須全情而持久地投入。你必須學習聲學和音樂理論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訓練你的“內耳”來培養敏銳的听覺,因為吉他的每個音符都是由形成該音的泛音交疊而成的宏偉和弦。”

弗里德里希

本文根据《古典吉他完全歷史》(The Classical Guitar, A Complete History)中格雷漢姆·韋德(Graham Wade)關于丹尼爾·弗里德里希的介紹及Guitarsalon网站的相關文獻翻譯整理而成,感謝GuitarSalon授權。

我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