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大廳>歐洲>布里姆>文獻>与布里姆的對話之二
与朱里安·布里姆的對話之二  

LS:您似乎喜歡半圓形的音樂廳。

JB:我覺得這樣的廳堂更好一些,原因如前所述,讓后排的听眾也融入你的音樂當中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你只能通過使用一定程度的人為手段來達到這個目的。然而如果你有非常好的聲學環境,則在人工方面就會更加容易。

LS:您近來都在小型音樂廳演出,這是否在經濟上有不利的一面?您的經紀人是否為此而怨聲載道?

JB:當然,如果在小音樂廳演出,總收入就會減少,而由于經紀人是靠佣金謀生(GS注:一般經紀人的佣金是按總收入的百分比提成),他們總希望在大音樂廳演出。但我覺得任何音樂追求中都必須要維持某种均衡感。如果刻意追求在大音樂廳里演奏而忽略了音樂感受,就不大對頭了。我的确在大音樂廳里演奏過,但只在音響效果不錯的時候才這樣做。

除非是一個小小的很愜意的房間,否則沒有任何音樂廳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們必須作出某种程度上的讓步,而且因為我們即將步入21世紀,我們必須适應不同的社會習俗。有些演奏家能夠吸引多達兩千人的听眾,但是也有其他一些优秀的演奏家只能吸引一千甚至數百人,這些演奏家應該理性一些,不妨選擇在那些能提升音樂表現的音樂廳內演出。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來听音樂會。然后就有可能考慮過渡到大一些的音樂廳。

LS:那么您是喜歡對樂器聲音有所提升的音樂廳還是從聲學角度來說比較中性的音樂廳?

JB:一個共鳴良好的音樂廳對吉他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与所有的彈撥樂器一樣,吉他有一個嚴重的聲學問題:音符一旦彈出之后,其聲音會逐漸減弱。這一點使獲得歌唱性或旋律性的聲線變得很困難,所以可以利用音樂廳的聲學效果來增強音樂的呼吸起伏。比如,當我在一個共鳴較強的音樂廳演奏時,我會彈的稍慢一點,因為這樣的音樂廳使聲音的清晰度有所損失。關鍵是你必須能夠迅速判斷出一個音樂廳的聲學特點,然后你就可以确定整個演出所适用的速度。

LS:威廉斯1986年春季的美國巡回演出中,在獨奏音樂會上使用了擴音設備。您考慮過這樣做嗎?

JB:我在演奏協奏曲時使用過擴音設備,但在獨奏時,我不喜歡使用擴音設備,因為吉他之美正是在于它的聲音。雖然吉他聲音柔弱,但有些時候,在良好的環境下,它的聲音也可以傳達很遠的距离。遠距离時它的聲音可能會小一些,但對于我的听覺來說,吉他的聲音會發生某种變化并產生一种魔力,這是聒噪的揚聲器所無法表現的。不過,我愿意保持思想開放。我不想顯得帶有成見:任何有利于演奏或使演奏倍增光彩的事物都是錦上添花!不過,如果你刻意想讓音樂廳本身的聲學特性与吉他的聲音自然地協同發揮,就沒有必要使用擴音器。

LS:對于您所說的吉他這种特殊而又輕靈曼妙的聲音特質,您是否認為它還未被成功地捕捉在錄音之中?

JB:我覺得可以把錄音做得很成功。我常在一個离家很近的小教堂內錄音,那里的音效非常好,沒有添加任何人工成分。錄制在唱片上的聲音是沒有絲毫改變的、純粹的吉他音響。我發覺那里十分理想。

LS:在您剛剛發行的錄像中,很多演出都是在戶外。您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聲音是怎樣的?

JB:這里可藏著一個制作電影外景的大秘密!尤其在拉丁國家,簡直是沒有任何安靜之處。我都是事先將全部音樂錄好音,然后在拍攝外景時跟隨著錄音彈奏。

LS:那一定是次不尋常的經歷!

JB:實際上,那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連續兩周天天如此也就習慣了。不過我覺得這相當費神,因為在這种演奏中憑空增加了一維限制。你必須在正确的時刻把手指放在正确的位置!最難的是要做到“分毫不差”,你必須和錄音完全同步,這要求高度的聚精會神。在進行這樣的拍攝之前,你必須對要彈的音樂有深入細致的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布里姆訪談

本文由Sam譯自GuitarReview,Alan校正整理,作者為Larry Snitzler。感謝GuitarSalon授權。

我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