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大厅>北美>刘芳>唱片>阿拉伯和中国音乐
阿拉伯和中国音乐 (Arabic and Chinese Music)  

点击放大
标签:Philmultic
编号:PMPCD002
发行:2000
乐器:琵琶、古筝、乌德琴
录音:DDD
时间:60'04
合奏:
 
1. Maulbronn
作曲:Farhan Sabbagh (1948 - ) [叙利亚/德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2. Al Ud al andalusi
作曲:Farhan Sabbagh (1948 - ) [叙利亚/德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3. 龙舟
作曲:林石城 (1922 - ) [中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4. Homs
作曲:Farhan Sabbagh (1948 - ) [叙利亚/德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5. 牧羊姑娘
作曲:金砂 [中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6. I'o Vol bene
作曲:Italian Folk Song
编曲: 时期:14世纪
7. 茉莉花
作曲:中国民歌
编曲: 时期:20世纪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河北,山西,江苏等省均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扬州小调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于2003年3月21日被定为扬州市歌。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美的热爱。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秘书约翰·贝罗在1804年出版的《中国游记》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女声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调,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飘得更广更远了。

以上内容参考大众乐谱

8. 火把节之夜
作曲:吴俊生 [中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琵琶独奏曲,1979年,吴俊生首次运用(1=D首调)的四度定弦法创作了这首乐曲。定弦的改变使乐曲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此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乐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琵琶运用绰、注、打、擞等左手技法润饰,舒展柔美。这一段的铺陈听起来略似蒙古族的马头琴,轻歌曼舞,夜幕降临,潺潺的轮指就象一组姑娘翩翩的舞姿。

第二段欢快明朗,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情绪一转,舞蹈节奏加快,2分04秒到2分06秒的颤音过门就象梨涡浅笑的领舞女郎不经意向你投来一束含情脉脉的目光,在与你的眼光相遇瞬间,迅即扭转身形,混入其他舞者之间,继续令人眩惑的旋转。这一段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中间部分,旋律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情绪也越来越热烈;第三部分接在3分27秒出人意料地消音之后,用夹扫演奏,强烈有力,迎来一阵豪雨般的音符,描绘了人们狂欢的场面:所有的人们围绕着篝火热烈地起舞欢笑,劈劈啪啪的点点火星直上云宵……

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全曲以小调式写成,四度定弦不仅扩大了音域,而且使乐曲的和弦演奏更为方便有效。作者在第二段中还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响,使之更具地方色彩。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乐音名曲简介

9. 铁马吟
作曲:赵登山 [中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10. 天山之春
作曲:王范地 (1933 - ) [中国]
编曲: 时期:20世纪

乐曲描绘天山春天的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原为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后广泛流传。

乐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为三拍子,通过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第一主题用长轮演奏,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特点,舒展宽广,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紧接着的第二主题采用了新疆弹拨乐器常用的那种轻快活泼的节奏型,生动有趣。随后第一主题在属调上再现。在挑长轮以后,作者巧妙地以双音与空弦音相结合奏出第一主题,音响和节奏显得丰富多采。

第二段是一个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转为D大调,节拍也变为二拍子,色彩明亮,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充分发挥琵琶扫、摭分和快夹弹等技法,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乐音名曲简介

GS评价

刘芳同世界上著名的乌德琴演奏家法尔汉·萨巴(Farhan Sabbagh)合作推出这张琵琶、古筝、乌德琴、打击乐器合奏及独奏音乐专辑。

刘芳显然是一位内心非常细腻而多情的音乐家,同时也绝不失热烈奔放,这一点在彝族舞曲的姊妹篇《火把节之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热情的舞蹈情绪辅以风情万种的女性妩媚,尽显彝族人豪放开朗的特点。

古筝编曲加即兴演奏的传统民歌《茉莉花》则充满江南女子的娇俏玲珑。刘芳的演奏并不令人联想到一口吴侬软语、咿咿呀呀的评弹女:碧玉天成,竟非出自小家。波光潋滟的筝情,托扶着清音雅律,如环佩叮当,可远闻近听,却不容亵玩。

在器乐领域、专业音乐领域内的人们经常走入技巧的误区,使这世界上制造了太多的“机器”,但是“机器”制造出来的音乐无法贴近人心,而真正的音乐是能够令最普通的人驻足倾听,令幼稚的孩童亦有所感悟的:他们是以非常单纯的听觉和判断来感受音乐,更贴近原始的音乐内容,那是一种超越乐器,超越技巧,超越文化、时空背景的冲击与共鸣。刘芳以敏锐的触觉演绎中国各地的民族音乐,对于音乐内容与情绪的拿捏相当适切得体,却又独具一格,这在青年演奏家中并不常见。虽然刘芳在琵琶技巧方面尚不能称为完美无缺,比如轮指略嫌过密,音形稍欠丰满,重音弹性不足,但刘芳无疑具备了一个演奏家最重要的素质:正确而深入地理解音乐,个性鲜明却无哗众取宠,令听者达成美妙的音乐体验。

此唱片由Philmultic公司友情提供。感谢孙滢小姐及Frank提供参考意见。

我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