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独奏曲,1979年,吴俊生首次运用(1=D首调)的四度定弦法创作了这首乐曲。定弦的改变使乐曲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此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乐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琵琶运用绰、注、打、擞等左手技法润饰,舒展柔美。这一段的铺陈听起来略似蒙古族的马头琴,轻歌曼舞,夜幕降临,潺潺的轮指就象一组姑娘翩翩的舞姿。
第二段欢快明朗,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情绪一转,舞蹈节奏加快,2分04秒到2分06秒的颤音过门就象梨涡浅笑的领舞女郎不经意向你投来一束含情脉脉的目光,在与你的眼光相遇瞬间,迅即扭转身形,混入其他舞者之间,继续令人眩惑的旋转。这一段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中间部分,旋律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情绪也越来越热烈;第三部分接在3分27秒出人意料地消音之后,用夹扫演奏,强烈有力,迎来一阵豪雨般的音符,描绘了人们狂欢的场面:所有的人们围绕着篝火热烈地起舞欢笑,劈劈啪啪的点点火星直上云宵……
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全曲以小调式写成,四度定弦不仅扩大了音域,而且使乐曲的和弦演奏更为方便有效。作者在第二段中还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响,使之更具地方色彩。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乐音名曲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