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教室>专题探讨>制琴篇>现代吉他的解剖学
现代吉他的解剖学  

今天的吉他制作家们拥有丰富的遗产可资参考和利用。吉他的核心在于其西班牙根源,这一根源使吉他的材料,结构设计,外观,甚至制作方法都受到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但西班牙传统本身在近些年间受到了各种各样、尤其是来自北欧的外来影响。西班牙以外地区的制作家,则受到了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实验室及制琴工场新观念的渗透。同时,吉他制作对于制琴师来说变得更加困难了。吉他手们要求吉他在安东尼奥·德·托列斯(19世纪伟大的西班牙吉他制作家)无法想象的环境中都能被听到,而合用的木材也越来越罕见。

下图所示的由英国制作家保罗·费舍尔(Paul Fischer)制作的两块面板,代表了现代制作家在这一方面拥有的选择。面板虽然是吉他最基本的方面,但它更是人们公认的、吉他唯一最重要的组件。

左侧的具有七根指向十二品位的轻质“扇形音梁”构造,是与托列斯相关的经典系统(研究表明托列斯经常使用一种更为复杂的系统:外侧音梁穿经音孔下方的共鸣横梁。图中的系统有三根共鸣横梁,这一点虽然有别于托列斯的设计,但是七根扇形音梁和底部的斜向V形音梁则是典型的托列斯理念)。一块未加固的云杉板材在垂直于纹理的方向上极易变形,扇形音梁与纹理方向(GS注:即竖直方向)成一斜角被粘固在面板上,在不过分增加面板重量的前提下,使乐器用来发声的振动膜——面板得到加固。

位于右侧被费舍尔称为“紧绷”系统的面板正是为了直接解决(面板在横向上不够坚固)这个问题。一组极轻的网状云杉音梁将面板平行和垂直于板材的纹理进行支撑固定。网状系统的强度允许制作家使用1.5-1.7毫米厚的面板,而在费舍尔的托列斯风格的吉他中,面板厚度则达2.3-2.4毫米。在图中这把特别的乐器中,费舍尔将音孔移到了面板的顶部,从而扩大了振动膜的面积。这个理念是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弗郎西斯科·辛普利萧(Francisco Simplicio)的设计。此外,费舍尔还将音孔一分为二。

费舍尔的试验是在同卡尔地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物理学教授伯纳德·理查森(Bernard Richardson)的讨论之后进行的。他的试验同澳大利亚制作家格里格·斯摩曼(Greg Smallman)采用的网状音梁有些共同之处,虽然斯摩曼使用了更为另类的材料,而且其网格同面板的纹理成45°角。费舍尔在他现在制作的大部分吉他中采用上述的“紧绷”设计。

不过,托列斯的模型仍有价值。它那强劲的设计,使制作家们在制作过程里多得令人眩惑的可变因素中(比如:用来制作吉他面板的木材每块都有自己的特性)能够找到某种定式。实际上,多数手工制作的吉他仍然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或更早时期西班牙制作家的痕迹,虽然在细节上肯定有一些变化。

吉他的制作过程就象将一箱组件进行拼装。面板的两半沿中线拼合在一起,然后切割成型。批量组装的音孔环饰,被镶入音孔周围的环行凹槽中。然后面板正面向下固定在一块形似吉他、称做索来拉(Solera)的工作平台上,接着,由数块硬木制成的琴颈被粘合到面板上。

侧板(或琴肋)靠热力弯曲定型后,被插入琴脚(GS注:即琴颈伸入琴体的部分)的嵌槽中,通过单独的木块或一条连续、规则截口的木线固定于面板(连续规则的截口使木线可以沿面、侧板的接合线弯折)。琴底的硬木将两块侧板固定在吉他底部。

接着,将已经撑牢的背板粘合到侧板上,把装饰用的镶边,缘饰、滚条逐一嵌入,然后是指板,品丝和弦桥的安装。接下来就要将吉他用很多手工制作家偏爱的虫胶清漆进行繁复的法式上光,或以聚酯类涂料进行喷涂。从表面上看来,制作一把吉他并不难:很多业余的木工都制作过吉他,但是制作一把具有优良音乐性的吉他绝非易事。

下图较详细地展示吉他的大致构造:


侧板在琴底相接并粘合于整块的轻质强力硬木,图中使用的是柳木(柳木也用来制作小提琴的琴底),但也可使用欧椴和杨木。这张照片可能令人产生误解,因为琴颈和琴底实际上是在制作之初粘合到面板而非背板上。

吉他的侧板是由大片的硬木切割而成,图中所示的巴西玫瑰木侧板是在该种木材被禁止出口很久以前就购得并储存下来的。通过热力烘焙使侧板弯曲定型,象弗列塔等西班牙制作家,在拗弯侧板之前,先将木材浸泡过夜,然后在一个由木炉加热的垂直管筒中进行弯曲定型,费舍尔则以电热器将侧板弯曲定型。侧板的上端嵌入琴脚的槽口:有些制作家,比如弗列塔,先将琴体制好,然后用鸽尾形的榫头将琴颈插入琴身。同面板一样,从同一块木材纵向切开的两半背板,粘合固定时要将它们的纹理吻合配对。虽然弗列塔在背板上使用四根横梁,通常情况下吉他背板采用三根横向音梁。图中所示的四音梁背板是费舍尔的“紧绷”系统的组成部分。很多新型的支撑系统都要求坚固的背板。

琴颈是用一片狭长、扁平的木材制作的。留在琴身外的琴踵部分和伸入琴体的琴脚部分是由数层相同的木料构造而成。琴头通常是从琴颈斜向切割下来,翻转180°后再粘合到琴颈上,接下来对琴头进行镶饰和钻孔,以安装机头(即旋纽组)。指板是在装到琴颈之前就切割好的。镍银材质的品丝被敲入事先刻好的指板凹槽内。图中还展示了骨质弦枕,一对极为昂贵、产于英格兰的大卫·罗杰斯(David Rogers)手工机头,和一套琴弦。

图中较粗的两条木线上刻有规则的切痕,它们是用来加固侧板与面、背板间的接合处的。两条较细的木线则是镶嵌在琴体不同位置的装饰线。音孔环饰的马赛克同样起到装饰作用,它们已成了制作家的商标。制作环饰有好几种方法,但都繁复无比。图中的环饰是通过将各色的木条环绕一条钢管粘合在一起。一片一片的环饰由此切割而成。可与骨质弦马相分离的现代弦桥则是古典吉他较为近代的体现,这种理念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才出现的。玫瑰木是制作弦桥的传统材料,用来与音孔环饰相匹配的嵌木细工使弦桥显得更加典雅。

制琴专题

本文译自The Classical Guitar: A Complete History,作者为约翰·莫里士(John Morrish)。感谢GuitarSalon授权。

我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