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大廳>北美>劉芳>唱片>阿拉伯和中國音樂
阿拉伯和中國音樂 (Arabic and Chinese Music)  

點擊放大
標簽:Philmultic
編號:PMPCD002
發行:2000
樂器:琵琶、古箏、烏德琴
錄音:DDD
時間:60'04
合奏:
 
1. Maulbronn
作曲:Farhan Sabbagh (1948 - ) [敘利亞/德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2. Al Ud al andalusi
作曲:Farhan Sabbagh (1948 - ) [敘利亞/德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3. 龍舟
作曲:林石城 (1922 - ) [中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4. Homs
作曲:Farhan Sabbagh (1948 - ) [敘利亞/德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5. 牧羊姑娘
作曲:金砂 [中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6. I'o Vol bene
作曲:Italian Folk Song
編曲: 時期:14世紀
7. 茉莉花
作曲:中國民歌
編曲: 時期:20世紀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河北,山西,江蘇等省均有各种各樣的變种,但以流行于江浙一帶的揚州小調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于2003年3月21日被定為揚州市歌。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朴柔美的感情,以优美的旋律表達了人們對生活和美的熱愛。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秘書約翰·貝羅在1804年出版的《中國游記》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于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构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作為音樂主題,貫穿全劇,并在劇中的女聲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調,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飄得更廣更遠了。

以上內容參考大眾樂譜

8. 火把節之夜
作曲:吳俊生 [中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琵琶獨奏曲,1979年,吳俊生首次運用(1=D首調)的四度定弦法創作了這首樂曲。定弦的改變使樂曲呈現出一种新的色彩。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天晚上,人們紛紛點起火把盡情歌舞,青年男女們也借此互訴衷腸。此曲描繪了這一動人的民族風情。

樂曲共分為三段: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濃郁彝族風味的慢板主題輕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琵琶運用綽、注、打、擻等左手技法潤飾,舒展柔美。這一段的鋪陳听起來略似蒙古族的馬頭琴,輕歌曼舞,夜幕降臨,潺潺的輪指就象一組姑娘翩翩的舞姿。

第二段歡快明朗,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情緒一轉,舞蹈節奏加快,2分04秒到2分06秒的顫音過門就象梨渦淺笑的領舞女郎不經意向你投來一束含情脈脈的目光,在与你的眼光相遇瞬間,迅即扭轉身形,混入其他舞者之間,繼續令人眩惑的旋轉。這一段從輕快詼諧到熱烈奔放,展示了人們手擎火把載歌載舞的情景;中間部分,旋律時而溫柔輕捷,時而优美明朗,猶如青年們的綿綿情語,情緒也越來越熱烈;第三部分接在3分27秒出人意料地消音之后,用夾掃演奏,強烈有力,迎來一陣豪雨般的音符,描繪了人們狂歡的場面:所有的人們圍繞著篝火熱烈地起舞歡笑,劈劈啪啪的點點火星直上云宵……

樂曲的第三段是主題的再現,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优美宁靜,富有韻味。

全曲以小調式寫成,四度定弦不僅擴大了音域,而且使樂曲的和弦演奏更為方便有效。作者在第二段中還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響,使之更具地方色彩。

以上內容部分參考樂音名曲簡介

9. 鐵馬吟
作曲:趙登山 [中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10. 天山之春
作曲:王范地 (1933 - ) [中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樂曲描繪天山春天的秀麗風光和維吾爾族人民在天山腳下敲起手鼓、載歌載舞的節日歡慶場面,原為烏斯滿江和俞禮純合作的熱瓦甫獨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編成琵琶獨奏曲后廣泛流傳。

樂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段為三拍子,通過兩個鮮明對比的主題描繪了春到天山時一派明媚喜人的秀麗風光。第一主題用長輪演奏,帶有濃郁的維吾爾族民間音調特點,舒展寬廣,具有較強的歌唱性。緊接著的第二主題采用了新疆彈撥樂器常用的那种輕快活潑的節奏型,生動有趣。隨后第一主題在屬調上再現。在挑長輪以后,作者巧妙地以雙音与空弦音相結合奏出第一主題,音響和節奏顯得丰富多采。

第二段是一個歡騰的快板段落,音樂轉為D大調,節拍也變為二拍子,色彩明亮,旋律帶有強烈的新疆民間舞曲風格,充分發揮琵琶掃、摭分和快夾彈等技法,熱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繪了維吾爾族人民在天山腳下敲起手鼓、載歌載舞的歡樂熱鬧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樂音名曲簡介

GS評价

劉芳同世界上著名的烏德琴演奏家法爾漢·薩巴(Farhan Sabbagh)合作推出這張琵琶、古箏、烏德琴、打擊樂器合奏及獨奏音樂專輯。

劉芳顯然是一位內心非常細膩而多情的音樂家,同時也絕不失熱烈奔放,這一點在彝族舞曲的姊妹篇《火把節之夜》中体現得淋漓盡致:熱情的舞蹈情緒輔以風情万种的女性嫵媚,盡顯彝族人豪放開朗的特點。

古箏編曲加即興演奏的傳統民歌《茉莉花》則充滿江南女子的嬌俏玲瓏。劉芳的演奏并不令人聯想到一口吳儂軟語、咿咿呀呀的評彈女:碧玉天成,竟非出自小家。波光瀲灩的箏情,托扶著清音雅律,如環佩叮當,可遠聞近听,卻不容褻玩。

在器樂領域、專業音樂領域內的人們經常走入技巧的誤區,使這世界上制造了太多的“机器”,但是“机器”制造出來的音樂無法貼近人心,而真正的音樂是能夠令最普通的人駐足傾听,令幼稚的孩童亦有所感悟的:他們是以非常單純的听覺和判斷來感受音樂,更貼近原始的音樂內容,那是一种超越樂器,超越技巧,超越文化、時空背景的沖擊与共鳴。劉芳以敏銳的触覺演繹中國各地的民族音樂,對于音樂內容与情緒的拿捏相當适切得体,卻又獨具一格,這在青年演奏家中并不常見。雖然劉芳在琵琶技巧方面尚不能稱為完美無缺,比如輪指略嫌過密,音形稍欠丰滿,重音彈性不足,但劉芳無疑具備了一個演奏家最重要的素質:正确而深入地理解音樂,個性鮮明卻無嘩眾取寵,令听者達成美妙的音樂体驗。

此唱片由Philmultic公司友情提供。感謝孫瀅小姐及Frank提供參考意見。

我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