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大廳>歐洲>未來計划>唱片>巴洛克的幻想
巴洛克的幻想(Baroque Illusions)  

點擊放大
標簽:Finlandia
編號:FACD 25326
發行:1999
吉他:坎普
錄音:--D
時間:59'39
樂隊:
指揮:
 
1. Concerto for Violin in E major, Op. 8 no 1/RV 269 "Primavera"
作曲:Antonio Vivaldi (circa 1678 - 1741) [意大利]
編曲: 時期:巴洛克

維瓦爾第作品第8號由12首協奏曲构成,其中的前四首便是人所共知的《四季組曲》。這四首協奏曲大概是“標題音樂”的最好范例。樂譜中除了象“雷雨”這樣比較精确的敘述之外,每個樂章的前部都有一段對該季節的情緒与氛圍的描繪。這些附加內容對于演奏者詮釋音樂助益匪淺。這些注釋性的內容有些已經流傳得相當廣泛,比如貫穿于《春》第二樂章并由中提琴描繪的“低吠的狗”(在我們的編曲中,這部分在較靠近低音的區域演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如果您想對這部作品進行更深的挖掘,我們強烈建議您比照樂譜仔細地聆听音樂。

僅僅在兩把吉他上演奏這樣一部大型作品自然是极具挑戰性,但是我們仍然使用了非常“純淨”的技巧:要么彈奏音階,要么彈奏琶音,要么彈奏和弦,等等,而不是同時亂哄哄地彈出所有的東西。与我們第一張專輯中《阿蘭胡埃斯》的編曲相比,這樣的處理使我們的編曲超越了“不可能”的界限,而在《阿協》的編曲中則絕對無法做到這一點。

如果您不會讀譜,您可能覺得以上的建議毫無幫助,所以我們把這部組曲中的注釋做了一點總結。

第一樂章:快板,春天來了……鳥儿歡叫……噴泉低吟……天空昏暗,春雷轟鳴,電光閃閃……鳥儿停止歌唱……但又在雨后快樂地歸返……

第二樂章:廣板,牧羊人在气息怡人、鮮花盛開的草地上小睡,而他那忠實的狗儿守在他的身旁。

第三樂章:快板(田園之舞)山林仙女与牧羊人隨著歡樂的鄉間風笛之聲翩翩起舞。

2. Concerto for Violin in G minor, Op. 8 no 2/RV 315 "L'estate"
作曲:Antonio Vivaldi (circa 1678 - 1741) [意大利]
編曲: 時期:巴洛克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快板,烈日驕陽下,人們与牧群都倦怠不堪,松樹也顯得枯萎……杜鵑的啼叫引來斑鳩与夜鶯的和鳴……微風輕拂……但是陣風從不同的方向吹來……然后刮起了北風……牧羊人在哭泣,擔心暴風雨的到來,也憂慮著自己的命運。

第二樂章:柔板,由于害怕暴風和成群的綠頭蒼蠅,牧羊人緩緩地躲避開來。

第三樂章:急板(狂暴的夏季天气)牧羊人的憂慮得到了應驗——雷鳴電閃,谷物折損。

3. Concerto for Violin in F major, Op. 8 no 3/RV 293 "L'autunno"
作曲:Antonio Vivaldi (circa 1678 - 1741) [意大利]
編曲: 時期:巴洛克

第一樂章:快板,農家男孩載歌載舞慶祝丰收……葡萄美酒令他們飄飄欲仙……(接下來的一大段內容中反复几次提到“醉漢”和“醉漢們。本樂章在最后10小節再現開頭的主題之前,有一個稱為“沉睡的醉漢”的緩慢部分。)

第二樂章:非常柔和的柔板(沉睡中的醉漢),不久,每個人都停止了歌舞,仿佛季節進入了甜美的酣睡。

第三樂章:快板(狩獵),晨曦中的獵手,帶著號角,獵槍和獵狗……野獸奔跑,被獵人擊中……槍聲混雜著犬吠……受傷的野獸試圖逃跑,但仍被捕獲而死去。

4. Concerto for Violin in F minor, Op. 8 no 4/RV 297 "L'inverno"
作曲:Antonio Vivaldi (circa 1678 - 1741) [意大利]
編曲: 時期:巴洛克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雪中的顫抖……刺骨的寒風……跺著腳取暖……牙齒卻忍不住打戰……

第二樂章:廣板(冬雨),屋外冷雨傾盆,屋內卻爐火融融。

第三樂章:快板,邊走邊滑……趔趔趄趄……站穩再走……腳下的冰卻碎裂……狂風呼嘯……冬天雖然寒冷,卻仍帶來欣喜。

5. Canon and Gigue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
作曲: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 [德國]
編曲: 時期:巴洛克

如果說“榜首曲”一詞也能應用于古典音樂,那么德國作曲家派克貝爾的《D大調卡農与吉格》肯定算是一首。它曾經在不同的版本与條件下被無數次地錄音,從最初的為三把小提琴与低音鍵盤的編曲到為現代交響管弦樂隊的編曲等,不一而足。我們在互聯网上竟然也發現數以百計的不同編曲的MIDI文件,而且很多頁面不僅是題獻給派克貝爾的,更有專門題獻給他的“D大調卡農”的。從這一點來看,這首曲子實在是酷斃了,不是嗎?

那么為什么還要另外一种編曲呢?嗯,一方面,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吉他編曲,這事實令我們覺得必須做點什么以改變現狀。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非常迷人并极具大師筆触的作品:整個曲子都基于兩小節的低音固定音型,這种固定音型的反复一直持續到結尾。在此之上,三把小提琴亦按照兩小節一句的方式演奏一部卡農,這樣便產生了實際上既是一首卡農,同時又是一首“主題与變奏(共27個)”的作品!

以兩把吉他來确切地反映這部嚴格對位的作品對于我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雖然從器樂和技巧上來講,這并不是一部大師作品,但是兩把吉他必須完美地協調才能不發出類似“一連串含糊音符”的聲音。另外,為了保持旋律線流暢不斷,必須編排出正确的指法,這就象一個深奧的迷題,真的可以導致您患上周期性偏頭痛……

6. Concerto for 2 Violins in D minor, BWV 1043: 2nd movement, Largo ma non tanto
作曲: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750) [德國]
編曲: 時期:巴洛克

巴赫的与眾不同是不容置疑的。為了成功地進行編曲,我們必須首先深入曲譜之中并与之“結合”很長一段時間,以使之融入我們的身体并逐漸成熟。欣賞巴赫的音樂如同閱讀最美的詩篇;通過對每一個細節應用基本的音樂定律,音樂中流淌著無窮的力量和嚴密的邏輯——每一顆音符都僅僅是因為它需要存在于那里而存在,不多也不少。單一聲部突然從中劈裂,產生了具有兩條結尾的旋律。唱出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會令您惊歎:“這真是完美無瑕——只能如此。”每個聲部卻又都處于從屬地位,共同支撐著一個更加复雜的對位与和聲結构。當您看到其整体面貌時,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驗,而且您開始了解藏于這作品之后的思想:一位音樂大師,一位象棋大師,和一個愛因斯坦的溶合体。或者按照篤信宗教的巴赫自己描述的那樣:“上帝的樂器”,他總是把一切都歸功于比自己更偉大的東西。

如果您閱讀樂譜的時候不會“默唱”,您很容易認為“這一定是個完美的理論——因此,它听上去很可能象迂腐的學術垃圾。”但是,這樂譜產生的卻是令人窒息的美麗,以至于我們不得不為一位純粹天才的作品而深深折服。

深入体會巴赫的樂譜會迫使您坐下來努力思考他音樂的涵義,而這真的是一种令人感到非常自卑的体驗。(即使您的人格中只有一丁點儿的虛榮,當您明白只要擁有巴赫天才的百分之几便可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音樂家時,您仍會因嫉妒而哭泣。)

選自巴赫《雙協奏曲》的中間樂章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是展示其天才的一個范例。當然,讓兩把吉他与一個弦樂隊和能夠把那些高音的長音一直延續下去的兩把獨奏小提琴一比高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從沒妄想超越被改編的原作。我們也不認為我們的版本能使您或我們自己更加接近上帝。相反,在兩把吉他上演奏這部作品,令我們覺得自己更接近巴赫這個魔鬼——很多清教徒似的巴洛克學者和類似的評論家都這樣稱呼他。(有時他也被音樂家們稱為“巴洛克警察”)。但這些并不重要,我們彈奏這部作品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我們須作為音樂家來体驗這部作品。僅僅聆听它是遠遠不夠的。

能令一個古典音樂家全情投入一部作品的机會并不是很多,(因為演奏大師作品時,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專注于“控制机器”,以使得運指不出差錯)但這是其中的一部。從技巧上來說,這部作品相當容易彈奏,徹底解放自己并暫時与音樂合而為一,是一种近似吸毒的欣快感。嗯——那些沉溺于音樂人尋找的就是這种感覺。

另外請記住,只有我們冒了一點風險。巴洛克警察并不會僅僅因為您享受和聆听音樂而把您驅逐出音樂的天堂。

7. Topsy-Turvy Suite: Bach Goes to Town
作曲:Alec Templeton (1909 - 1963) [英國]
編曲: 時期:20世紀

埃萊克·坦普頓長于英格蘭,并在倫敦的皇家音樂書院和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雙目失明并未影響他1935年移民美國之前在倫敦的鋼琴家生涯。坦普頓也是一個作曲家,而且他以創作歷史上偉大作曲家的素描或者滑稽地模仿他們的作品而聲名大躁,比如《巴赫進城》,《莫扎特入學》,《門德爾松火力掃倒他們》,《五分鐘穿越賽場》等。

當然,他也曾經為鋼琴,管弦樂隊,和弦樂四重奏創作過比較嚴肅的作品。自1950年起,他也曾經參与音樂出版業。

《巴赫進城》具有巴洛克時期典型的二樂章曲式——前奏与賦格——并以《自由的前奏与賦格》作為副標題,就如同巴赫在世時會起的名字一樣。

這首作品,尤其是賦格部分,在當時大概是見于爵士樂隊,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古典音樂圈。不過我們的版本(几乎不能算是一种編曲,因為我們或多或少只是把鋼琴譜在彼此之間分配了一下)在演奏時遠比爵士樂音樂家演奏時來得直接和純粹,因為我覺得古典音樂家試圖尋找爵士樂的感覺時,經常顯得特別土气。但是我們在處理這首作品時,确實比嚴格意義上的古典作品自由得多。

GS評价

花了好几個晚上翻譯CD插頁中的樂曲說明,完成時的确有种成就感,這主要是因為“未來計划”的唱片不僅有很強的可听性,更有可讀性。麥克斯·高塞爾先生幽默的筆触真實地記錄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對于我,閱讀這些文字令人產生非常愉快的心情。

有這樣大篇幅的樂曲說明,或許并不需要再作更多解說,然而我确有一些自己的感想,希望和大家分享。未來計划重奏組的兩張CD為吉他開辟了新的領域,大型管弦樂作品在轉移到雙吉他上之后,顯示了新的風姿。這張專輯明顯比他們的第一張唱片顯得更加充滿魅力。一方面得益于杰夫·坎普吉他,另一方面,更是他們自身在音樂上的成熟,對吉他的性質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改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國內的愛好者現在似乎只知道蒙特羅、斯摩曼卡奈普几种吉他,這實在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現象。未來計划由于對拉米列茲吉他并不完全滿意,他們在互聯网上找到了适合他們“管弦樂”要求的坎普吉他。CD中坎普吉他的表現令人心儀,用麥克斯·高塞爾先生的話就是:“在彈奏快速音階時,響應如同弗拉門哥吉他一樣迅猛,而對于慢速樂章亦能彈出很長的延音。它能把對位作品的各個聲部區分得一清二楚,音量淋漓宏大,同時又能細致入微地表現輕奏樂段,既能在現場演出時把聲音投射到整個大廳,又能在錄音間中同樣投射到近在咫尺的麥克風……總而言之,是一把充滿矛盾而不可能存在的吉他!”而坎普制作了這樣的吉他,令人惊奇到瞠目的地步。如果您不相信,就听一听試听曲中《夏季》的第三樂章和《冬季》的第一樂章吧……

我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