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堪稱吉他名曲中的名曲。由于全曲采用輪指技巧長達3、4分鐘,給人以“珠落玉盤”的感覺,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珍珠曲。該曲是西班牙著名作曲家泰雷加為紀念法國畫家阿爾弗萊德·高登所作的,樂曲的副標題為《祈禱》。
阿爾罕布拉宮是中世紀時由北非侵入西班牙的摩爾人所建立的格拉那達王國的一座宮殿。15世紀時,西班牙人開展复國運動,把侵略者赶出了國境,于是格拉那達王國的這所廢宮遺址給后人留下了很多回憶。据傳說,某一天的黃昏時刻,泰雷加來到了格拉那達,眺望著在夕陽西下背景襯托之下的這座昔日富麗堂皇的廢舊宮殿,引起了他無限的感慨。當天夜里,他就將腦海中浮現的回憶主題用顫音技法(即輪指技巧)來描述,寫成了一首吉他獨奏曲,并加上了《祈禱》的副標題。全曲由于運用了顫音技巧,充分表現了作曲家迷蒙,回憶,幻想,憧憬,以及感慨万千的心緒。
“阿爾罕布拉”意為“紅色的”,這里是指宮殿(群)建在一座紅色的山上,共有南北兩個入口,分別為:Puerta de
la Justicia和Puerta de las Armas。關于阿爾罕布拉的宮殿群及其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專文。本站為大家提供了20張關于阿爾罕布拉宮的精美圖片。由于我本人從未有机會去過歐洲,所以并不知每一張照片中确切的景物名稱,只是根据文獻將圖片排列成某种順序,使您覺得從甬路走向花園和噴泉、水池環繞的宮殿,由外及內,由全景到細部。最后給出宮殿的遠景。
圖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樂曲結构是二部曲式加尾聲,A段是a小調,3/4拍,行板,旋律优美而帶有沉思的意境,右手用ami三指輪指來奏出旋律,p指演奏分解和弦,它描寫古老凄涼的阿爾布拉宮在絢麗的晚霞余輝映照下閃閃發光。A段總的情緒是宁靜安祥中帶少許的沉重感。B段轉到A大調,隨著和聲色彩的轉換,丰滿的大三和弦襯托著高貴而典雅的旋律,表現出往日王宮的豪華气氛。隨著演奏的情緒逐漸高昂,輪指的力度也相應加大。B段A大調的5、6小節是全樂段的高潮,也是整個曲子的高潮,音量最大,節奏也稍稍放寬。接下來A段B段交替出現,把王宮昔日的富麗堂皇与今天的肅穆幽靜相對比,寄托了作曲家對阿爾罕布拉宮無限的遐想和追思(A段和B段的再現已經為大部份演奏家略去)。最后是尾聲,它把樂曲由高潮引向平靜,好似阿爾罕布拉宮的輪廓在灰蒙蒙的夜色中逐漸隱去。樂曲由一個漸弱漸慢的琶音引入主和弦而結束。如此大量運用輪指技巧來彌補彈撥樂器不能如歌地演奏長音的缺陷,而且又充分表現出樂曲夢幻般的意境,完全是泰雷加的偉大貢獻,也是本曲能成為不朽名曲的原因吧!
許多人在演奏的時候,注意力多集中在右手的輪指上,實際上左手的運指也非常重要。左手應該盡量采取“保留指”彈法,即在同一個和弦進行中,可以不离開琴弦的手指,要盡量不离開指板,以增加同一和弦內各條弦的共鳴感。此外,左手的小指所承擔的三連音的裝飾音,要特別單獨練習。顫音速度由慢速到中速,到快速,無論什么速度,都要保持節奏比例的准确性。旋律起伏的強弱基本上和旋律的上下行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旋律上行的時候漸強,旋律下行的時候漸弱。樂句的段落呼吸感,可用稍弱稍慢的辦法處理。
任何一种技巧的掌握都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正确的練習方法;第二,合理和多樣化的練習內容;第三,足夠的練習時間。這三者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假如你輪指的方法不正确,練習的方法又很單一,一味求快,那么刻苦練習最終反而是鞏固了錯誤,与練習的最初愿望背道而馳。輪指最基本指法順序是pami,一般來說,p指在彈奏低音旋律或分解和弦的低音時要用靠弦彈法,其他時候用不靠弦奏法,ami一般用不靠弦奏法。大部分吉他手的問題出在第二部分,就是如何安排練習內容。
按照重要性和需要完成的先后次序,輪指技巧應該滿足以下几點要求: 第一,節奏要均勻;第二,p指以外的ami三指音量要均衡,音色要盡可能統一;第三,逐漸達到樂曲所需要的速度;第四,當輪指清晰的顆粒能夠連成旋律線以后,要注意到樂句的呼吸和強弱起伏;第五,各個樂句、樂段之間要有音量音色的對比。許多人還沒有做到節奏均勻、音量均衡、音色統一之前就去追求速度,而且誤以為輪的越快越好。這一來,所有其他的要求也都作不到了。克服的方法是:第一,變換節奏,比如:除了練均勻的節奏之外,用各种附點的奏法來練,或各种節拍的組合練習來練(包括三連音的節拍)。第二,變換速度,比如:先用慢速,再用中速,再用慢速,或者,先用慢速開始練,過渡到中速,再用稍快一點的速度,然后再回到中速,反复用各种速度練習;第三,變換力度,比如:在8分音符為一組的第一個音或其他位置的任何一個音上加上重音;第四,變換撥弦方式,最常用的方式為p靠弦,ami不靠弦。第一种變換:p不靠弦而ami靠弦;第二种變換,pami全靠弦;第三种變換,pami均不靠弦;最后回到基本的撥弦方式。
GS手上《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版本不是很多,下面僅就重要的几個闡述一下自己的感想:
- 安德列斯·塞戈維亞:我比較喜歡塞戈維亞早年(1927-1939年間)的錄音,高低音聲部清晰明确,演奏气勢磅礡,一派王者風范。這里要提一下手指之間的天然區別,并不一定要刻意追求做到a指与i、m指彈出的音色速度完全相同,塞戈維亞的版本可以听出i、m音的間隔較a、m為短,但這并不影響演繹。
- 約翰·威廉斯:這是我最喜歡的版本,演奏速度從容,顫音的音粒顆顆珠圓玉潤,右手的均衡感最佳。
- 山下和仁:一貫的狂飆風格,在此曲中別有風味,在樂句的呼吸起伏處理上可拔頭籌。但指甲的雜音非常明顯,個別地方甚至令人難以忍受。
- 朱里安·布里姆:雄渾壯闊,但是層次感稍差(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他的《阿斯圖里亞斯》中,不知是錄音問題還是琴的特點。
- 納西索·耶佩斯:完全的學院派,演繹此曲時缺乏浪漫气質,速度可追山下,但是低音部分給人以強烈的頓挫感,仿佛每個低音都加上了休止符。
- 塞萊多尼奧·羅梅羅:原汁原味的西班牙風格,是為數不多的保留A/B段再現部分的演奏家之一。
- 麗麗·艾弗莎:在女性吉他演奏家的演繹中,我最偏好的一個版本。主要是由于她的音色和演繹具有厚度而且情緒飽滿。
|